作者: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來源:中國研碩網 上傳時間:2019-10-11 10:57:16
新中國即將迎來70華誕。70年篳路藍縷,40余載堅持改革開放,而今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部如史詩般壯麗的中國奮斗史,已經被公認為是“讓全球刮目相看的奇跡”。
那么,中國奇跡究竟是如何書寫而成的?中國的創新道路是如何鋪就的?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中國的探索和實踐又能為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哪些方案和智慧?昨天,在黃浦江畔的國際會議中心,來自海內外的學者專家濟濟一堂。在以“中國與世界:70年的歷程”為主題的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能感受到一個詞的熱度,那就是“中國學”。
中國學,最初是國外學者對中國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哲學等方方面面研究的統稱,是海外學者對中國的一種觀察。
從此次彌漫于整個會場的中國學熱的氛圍中,很多學者感言,這其實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中國學研究的“重心”正在回到中國。對中國問題的求解,只有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才能找到答案!
中國學熱,從某種意義上說,傳遞的正是全球學界對中國的高度關注與殷切期許。
“中國奇跡”,根植于獨特的政治優勢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1972年,當時是隨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我記得,我們現在會場的所在地——陸家嘴,那時還是一個不起眼的農村。”美國亞洲協會名譽會長尼古拉斯·卜勵德接受媒體采訪時,講述了他記憶中的這一頁。而今天,陸家嘴所在的浦東,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以卜勵德這位曾經從事美國外交工作30余年的“中國通”為代表,昨天與會的如云賓客中,幾乎沒有人不對“中國奇跡”感興趣。
從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摸索形成的“中國經驗”,到脫貧攻堅戰的實施為全球貧困治理提供的“中國智慧”,再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給出“中國方案”一言以蔽之,中國所取得的一切發展成就,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的領導,中國奇跡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這無疑是取得“中國奇跡”秘訣之一。
上海社科院院長張道根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照抄照搬別國的制度辦法。“我們突破了社會主義只能搞計劃經濟、不能搞市場經濟,只能搞純而又純的公有制,不能讓各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禁忌。這不是別人強加于我們的,是我們植根中國國情和實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大膽闖大膽試干出來的。”
中國發展,促進了發展經濟學理論的發展
當前,面對經濟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環境,要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僅中國的發展模式作為案例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而且,正如很多與會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提出的許多方案和理念,也正在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
“從1978年至2017年,中國的人均年收入從308美元增至7329美元,截至目前,已有超過八億人口擺脫貧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郝福滿認為,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提供了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從貧窮走向富裕的發展模式。”他同時認為,中國已是重要的對外投資國和進口國,并日益成為創新國和科技進步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大的角色。”
在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的范例,也有利于既有的經濟學理論的進一步完善。更直接的說,中國的發展,促進了發展經濟學的發展。
“談發展中國家發展,一些學者反復強調比較優勢,圍繞勞動力和資源優勢建立發展戰略,但是比較優勢的適用范圍小,無法對發展形成長久的支撐。”樊綱說,中國發展的新經驗,從正面證明了重要的不是“比較優勢”而是“后發優勢”,重要的是學習和知識的引進。中國通過改革開放,高效率地學習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形成了后發優勢,迅速在各個領域和產業逐步接近前沿、取得進步。
中國的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讓許多發展中國家看到了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方向。
未來的中國,還要跑出好成績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誠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未來的中國,如何跑出一個好成績?
“考察一個國家的發展,看的不僅僅是GDP,還必須從經濟、政治、文化乃至生態等多個方面來考察,這中間有一種內部的協調。”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創辦院長杜維明認為,回歸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發展具有啟發意義。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對差異,在杜維明看來,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和而不同的智慧,對話是將差異性轉化為價值的手段。“即便有沖突,但是仍有對話的可能。”
張道根指出,中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我們將對標世界最好水平、國際最高標準,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持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全面參與國際經濟的合作與競爭,保持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免責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收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微信二維碼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