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來源:中國研碩網 上傳時間:2020-02-13 09:49:03
突如其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瞬時歸于特別重大級別,致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遭受重大沖擊,國家的治理體系和能力面臨嚴重挑戰,人們的心理行為關系遭致前所未有的巨大影響。面對持續猖獗的特大疫情,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普天合一、同舟共濟,展開了一場全力阻擊和決戰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十多天前,也就是全國各地歡度新春佳節之際,特大疫情讓整個社會瞬間陷入非常狀態,中國以全民戰“疫”的方式,掀開了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第一頁。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了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主要依靠的是不斷成熟、不斷定型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以及長期以來逐步強大起來的組織和制度優勢,壯大起來的文化和科技力量。堅持黨的領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發揮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也是我們戰勝“非典”疫情、汶川震災等特大災害災難的基本經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堅持政治統領,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以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為根本,遵循民主科學法治總要求,群防群治構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強大人民防線,科學防治構筑起了反擊疫情的強大醫療陣線,依法防控構筑起了阻擊疫情的強大制度保障。
戰“疫”時期,疫情防控工作是頭等大事,是當前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也可以說是當前中國最大的政治。中央頂層設計、科學決策部署,地方基層創新、有效貫徹落實,全國一盤棋、集中辦大事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已經產生明顯實效,特大疫情防控工作不斷取得進展,決勝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信心不斷增強,疫情防控能力和非常時期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但總體上講,目前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疫情防控態勢仍需鞏固和加強,從根本上盡快扭轉全國疫情蔓延局面仍然是重中之重。當然,承受眼前特大疫情強大沖擊造成的巨壓,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加上疫情過后經濟復原和社會重建形成的重負,才是我們問題的全部。因此需要明確,發展在非常時期也是硬道理。面對當前抗擊疫情猖獗和未來恢復社會常態的雙重壓力,必須一手抓好特大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努力保持非常時期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充分醞釀疫情過后社會重建信心,為經濟社會恢復常態活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學校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教育部、山東省委省政府等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終把廣大師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擺在第一位置,統一思想,科學謀劃,努力做到一校三地聯動,堅持黨建引領和夯實基層,形成和完善聯防聯控工作格局與群防群治工作機制,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實落細到基層單位和全體師生的行動上,以科學精神和態度、制度思維和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確保疫情防控民主科學依法、有序有度有效展開。與此同時,在學校統一部署安排下,各部門各單位調整姿勢,及時研判社會和學校疫情形勢與防控態勢對教學科研等各方面工作的影響,堅持疫情防控工作與學校常規工作并行不悖,努力將新冠肺炎疫情對教學科研的影響減低到最小程度,為恢復學校常態運行做好充分準備。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與全國打成一片,既表現在大局意識和專業優勢結合的對外醫療支援等工作中,也體現在根據中央決策部署以及教育部、山東省相關會議精神要求做實做細自身疫情防控工作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歲月常規,打亂了工作預期和生活常態,但沒有打亂我們的陣腳。依靠比較成熟的制度和治理體系,相對較強的人文和科技優勢,在迅速形成的全國疫情防控大局中,我們穩住了情緒,從而穩重了腳步,在服從和服務防疫工作大局的前提下,學校各領域各方面快速行動,重組優化教研資源和力量,重構重點工作機制和方式,及時開啟非常時期非常狀態運行模式,力保教學科研工作秩序、進度和質量。不僅如此,一些與疫情防控密切關聯的工作已經展開,病毒溯源、傳播機理和流行病學研究,以及有效藥品和疫苗研發,危機管理、應急社工和非常法治研究,以及“戰時”決策和預案研制,助推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科學有效、依法有序開展。戰“疫”時期,學校各部門各單位研判風險、預估趨勢以及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的能力正在經歷考驗,各學科各專業的國家需求和服務社會水平同樣也在經受評判。當然,保持非常時期的正確姿態,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升我們的精神世界,深化對關涉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嚴肅命題的認識。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突發性猖獗,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次重大挑戰。應對挑戰的能力無疑受制于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弱項與短板,我們確有必要為非常時期預備一套更加科學系統的應對制度和應急法治,確保非常狀態下的公共權威秩序和危機管理能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強烈沖擊,高校也應當對此進行整體反思,反思我們的學科和專業、教學和科研、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還有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能力。我們應當重申“新文科、新工科、新理科、新醫科”理念引領專業重構和學科重組的意義,突出“科學性、時代性、中國性、實踐性、開放性”觀念對深化一流專業建設和“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價值;讓人文和科學精神全面復興并及于社會,使民主和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且及于國家,將山大歷史文化融入現代大學制度和治理體系,把一校三地一體化發展納入治理框架和制度軌道,與堅持和完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保持統一。大學的經歷,包括正在發生的應對特大疫情的當前經歷告訴我們:大學與生俱來承載著民族和國家的信仰和愿景,以及服務社會和傳承文化的使命擔當,大學怎樣,國家和社會就怎樣!
免責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收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微信二維碼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