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來源:中國研碩網 上傳時間:2019-10-10 10:53:14
2019年8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學楊汝岱副教授圍繞著“國際貿易研究中的網絡分析方法”這一主題,為應用微觀計量經濟學暑期學校的學員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專題講座。
本次講座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首先,楊老師從方法論的角度指出傳統的經濟學框架主要討論兩部分的內容:第一是有限資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是通過微觀計量的方法進行因果識別。只有將上述兩者結合好才能進一步指出現實世界中研究對象錯綜復雜的關系,并同時做到研究路徑相互連通。但在現實中,因果識別所要求的獨立同分布條件很難成立,研究者需要通過其他途徑來進行識別研究。此時,社會網絡關系就成了對傳統框架的重要補充,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在網絡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個體在網絡位置中,還需要用不同指標去度量個體的位置。楊老師利用Elliott, Golub and Jackson (2014)向學員們展示了網絡分析方法在國際頂級經濟學期刊上的實例。該文通過社會網絡來研究歐洲債務危機中國家之間的債務關系,通過若干網絡位置指標的參數計算,推導出債務危機爆發的順序。
楊老師在第二部分的講解中,以國際貿易領域為應用場景,向學員們繼續展示如何運用網絡分析方法。楊老師以自己與合作者正在從事的“網絡與貿易:一個擴展引力模型研究框架”研究為例子,從理論框架和實證分析兩個方面向學員系統展示了網絡分析在國際貿易中的巨大作用。該研究發現在引入自生貿易網絡及相應虛擬距離后,引力模型能對企業出口行為有更好的解釋力。
在第三部分的講課環節中,楊老師介紹了與合作者的另一篇論文——“貿易網絡、競爭中性與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該文的研究發現企業貿易網絡顯著促進企業出口,但是貿易網絡的構建與維持需要長期投入。由于一些非競爭中性政策,民營企業貿易網絡相對弱化,競爭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了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出口分化。
在本次講座中,楊老師不僅深入淺出地為學員們介紹網絡關系這一方法的理論知識,而且通過介紹社會網絡在國際貿易領域的運用進一步引導學員理解社會網絡在實證研究中的重要應用。楊教師還提出:在經濟學的學習中,同學們不僅要掌握經典的經濟學方法,更應該有廣闊的視野。特別是要能夠理解和運用結構模型,對經濟學的發展做出深入思考。
免責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收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微信二維碼
官方QQ群